7月1日下午,由爱彼爱和主办的第一届爱彼爱和气凝胶国际学术交流会在石家庄科技大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德国、瑞士、法国等多国气凝胶行业的顶尖专家齐聚,通过全英文专题演讲与深度研讨为全球气凝胶领域注入新视野和新动能。
会议由爱彼爱和总裁王蕴宏博士主持,王蕴宏博士欢迎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强调了气凝胶材料对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性,并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利用本次机会深入交流,共同推动气凝胶材料领域的创新与发展,让地球变得更美好。

德国汉堡工业大学校长Andreas Timm-Giel教授强调了本次会议在推动气凝胶领域国际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的重要作用,并希望在所有人的共同的努力下,气凝胶的科技创新之路更加精彩和成功,让气凝胶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材料之一。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气凝胶材料分会主席、南京工业大学沈晓冬教授出席本次会议。
德国汉堡工业大学Irina Smirnova教授介绍了关于生物质来源及其生命周期分析的研究,强调了生物质运输和来源对整体碳足迹的影响。EMPA赵善宇博士介绍了聚酰亚胺气凝胶的最新进展,致力于解决材料的性能提升、回收利用以及拓展应用等问题,推动聚酰亚胺气凝胶领域向更高效、更环保、更实用的方向发展。同济大学沈军教授介绍了碳气凝胶的相关研究,分享了在储能、环保领域的应用潜力。河北工业大学李浩教授介绍了基于可持续概念的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其降噪性能,并对比了不同材料的降噪效果,分享了团队在功能性材料(如膜、纤维)方面的研究成果,特别是高频噪声的衰减技术。清华大学伍晖教授介绍了气流喷射溶液纺丝制备超细纤维的新方法,揭示了溶液牵伸和纤维结构成型机理,开发高集成度、连续自动化的气纺丝工业生产装备。青岛科技大学魏刚教授、山东大学曾志辉教授、广州工业大学朱东雨副教授分别介绍了其最新的的研究成果,包括木质纤维素水凝胶/气凝胶,木质纤维素基功能弹性体及塑料; 潜在的生物质及其他气凝胶可持续性分析方法;纳米材料在电磁波吸收和屏蔽方面的研究,特别是轻量化和高性能材料的开发,以及其在航空航天和电子设备中的应用潜力,也提到与碳基和磁性纳米材料的合作研究,以及通过纳米纤维分散技术控制材料微观结构的进展。国外气凝胶行业知名专家Marc、MichealO'Conner、Francisco介绍了气凝胶应用的可持续发展,回顾了气凝胶在工业应用中的历史,包括在化学工厂防腐蚀、建筑隔热和电动汽车电池热屏障中的成功案例,强调了气凝胶在轻量化和高效隔热方面的优势,并提到未来在液态氢存储和运输中的潜在应用。爱彼爱和研发副总监王建恒、副总工程师杨浩分享了爱彼爱和最新的科研成果和技术突破。演讲的专家们通过知识共享与经验碰撞,共同推动全球气凝胶领域的未来发展,引发了与会者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

会议设置的互动提问环节气氛尤为热烈。与会专家踊跃参与提问和讨论,思想的火花在交流中不断碰撞,专家们深入探讨了气凝胶科学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为气凝胶行业发展出谋划策。这种积极互动的学术氛围,充分体现了全球气凝胶科研力量携手共进、攻克难题的决心,为未来全球气凝胶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合作基础。爱彼爱和研发团队在该环节展现出了卓越的专业素养和积极的探索精神,针对专家报告中的关键技术与机理进行了深入、精准、富有见地的提问,所提问题直指核心,得到报告专家及在场同仁的高度评价和积极回应。

爱彼爱和气凝胶国际学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全球气凝胶领域搭建了顶级交流平台,为国内外气凝胶领域的合作交流奠定了更深厚的基础;同时也标志着爱彼爱和在气凝胶领域的国际合作和技术创新又迈出了重要一步。爱彼爱和将以本次会议为契机,靶向气凝胶产业发展趋势,强化科技创新发展,与全球同仁共同推动气凝胶领域的进步与发展。